塞拉耶佛昔日風光-1984 年的冬季奧運於塞拉耶佛舉辦
塞拉耶佛昔日風光-1984 年的冬季奧運於塞拉耶佛舉辦

「 Why do Bosnians only look back at the past and not forward to the future? *」

這是我在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旅行時,和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大叔在聊天時,他所提出的問題。

坦白講,在遇到這位瑞典人之前,我也曾在仔細探究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的古往今來、發展歷程後,產生相同疑惑… 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在吸引遊客推動觀光產業的內容,難道只能侷限於歷史的痕跡,像是回顧戰爭與反思、參觀冬奧廢墟和見證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線?

*譯:「 為什麼波士尼亞人只會回顧過去,不展望未來?」




2 個月的巴爾幹半島獨旅,收穫 20 多新朋友

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導火線的命案現場
1914 年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、蘇菲在塞拉耶佛的拉丁橋轉角處,被塞族民族主義者所刺殺,直接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。

在巴爾幹半島旅行時容易與人打交道,作為一名稀有的亞洲觀光客,自然引起不少當地人的目光,對自己英文還算自信的人會前來主動搭話,開頭第一句通常都是被問到爛掉的:「 Where are you from?」。兩個月的旅行,Instagram 收穫了 20 多位追蹤者 ,難道巴爾幹半島是網紅線下行銷的絕佳地點?

不僅如此,在旅途中遇到同樣正在旅行的人,擁有熱愛冒險和嘗試新鮮事物的心,共同的話題更能夠拉近距離,一拍即合;幸運的話,還可能成為彼此的旅伴。



猜你會喜歡:

塞拉耶佛|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之歐洲的耶路撒冷、曾為冬奧的主辦國?

🎧 還有 Podcast 可以收聽喔!



This is how I met Peter – a Swedish guy

市政廳是奧匈帝國占領時期在塞拉耶佛建造的最奢華的建築
市政廳是奧匈帝國占領時期在塞拉耶佛建造的最奢華的建築

這天早上,我一個人坐在塞拉耶佛市政廳對面的廣場,拿著一塊剛出爐的巧克力夾心麵包,一口西式拿鐵 ( 波士尼亞的傳統咖啡我喝不習慣 )、一口熱騰騰的麵包,吃得津津有味,那是我在巴爾幹半島最喜歡的早餐組合。

平日人相對少,但這裡是參觀一個著名景點的必經之路,所以也不失我觀察路人的興致,完全沈浸在屬於自己的早晨美好時光。短短幾分鐘,看到不少攜家帶眷的旅客,尤以小家庭為主;也有注意到一對男女十指交牽手經過,兩人帶著墨鏡且距離我較遠,很難猜出他們是新婚夫妻或是熱戀中的情侶。

正當我觀察入神,一位穿著藍色短袖、卡其色短褲的先生,悠閒地朝正在享用早餐的我走了過來,然後兩人自然地互相對視,他先開口打了招呼:「 Hi, how are you?」與此同時在我隔壁的另一張長凳上面向我而坐下。

我趕緊將咬到一半的麵包吞了下去,尷尬又不失禮貌地回應:「 Great! how are you?」然後從容不迫地將剩下兩口的麵包塞回紙袋裡,再用手迅速地擦拭嘴角,擔心吃滿嘴的巧克力醬,畫面得有多尷尬。

雖然我很愛結交新朋友和陌生人交流,但其實當時的我心想:「 就不能等我吃完再來好好聊天嗎 ?! 」




從北歐到南歐,Peter 的重型機車之旅

這位來自瑞典的先生他叫 Peter,50 多歲已經是半退休的狀態,IT 相關的職業,偶爾還會接接案子。一個人從瑞典出發,陸路經過丹麥、德國、瑞士、義大利,接著再搭船來到巴爾幹半島,最最最酷的是他的交通方式,是一台陪他他走過 2,000 多公里的重型機車。

寶貝重機似乎是他最喜歡的話題,話匣子一打開他越聊越起勁,眼神充滿自信,並主動展示手機裡的照片,深怕我看不清他與重機帥氣的合影,順勢地坐上了我這張長凳,但仍保持適當的距離。

一開始他一直使用 “bike” 這個英文單字與我分享他的旅程,看過照片才發現是一台 B 牌重機。




塞拉耶佛的半日遊夥伴,得來全不費工夫

Peter 說今天是他在塞拉耶佛第七天,我接著問:「 How long are you planning to stay?*」

*譯:「 你還打算在這待多久?」 

他說目前沒有答案,因為 Peter 跟我一樣,從來到塞拉耶佛的第一天起,就愛上了這座歷史悠久又具充滿魅力的城市。

沒有簽證問題和時間壓力的他,旅程安排也是相當隨意,愛上了就多停留兩天,體驗生活;錢花光了就上網接個案子,賺點外快。享受慢活的日子,一個人多愜意。

聊天進入尾聲時,他問我吃完早餐後待會有什麼計畫嗎?

「 What are your plans for today?*」

*譯:「 你今天有什麼計畫呢?」 

我便順手指向我們背後的那一座山丘,跟他說我原本打算爬上山看風景和參觀景點,但天空烏雲沒有散去的跡象,加上氣象報告說下午三四點會降雨,我只好改搭乘纜車上山,爭取有更多的時間山上的欣賞美景。

當我分享完計畫,Peter 擅自做了個決定,他說:「 Sounds good! I’ll go with you!*」

*譯:「 聽起來真不錯!我和你一起去吧!」

語畢,我瞬間愣住三秒鐘⋯,心想:「等等,老娘有打算邀請你嗎?」

心中雖然冒出傻眼的 OS ,但看著他堅定的眼神,我從「 完全沒有」到「 應該是」,最後甚至「 不確定」自己在行程介紹的描述中,是否夾帶著任何邀約的文字?還是獨自旅行的我看起來孤單寂寞覺得冷,需要有人陪?到底是哪來的誤解,讓他自己發出邀請函?

Anyway,後來想了想,也許山間小路多了個伴也比較安全,於是便附和他的不請自來,開始動身,準備出發前往搭乘纜車。

搭纜車上山沿途的景色,搭乘時間約為 12 分鐘
搭纜車上山沿途的景色,搭乘時間約為 12 分鐘




要搭纜車上山,山下買票先

山腳下的纜車中心,平日人潮不是很多
山腳下的纜車中心,平日人潮不是很多

大約走了 10 分鐘,就抵達了山坡下的纜車站入口。來到售票窗口各自買了一張 20 KM 的來回票 ( 2022 票價,約台幣 310 台幣 ),算是很親民的價格。

纜車總長 2,100 公尺,總搭乘時間為 12 分鐘,沿途無遮蔽物,能將塞拉耶佛城市的景色一覽無遺。


纜車資訊

網站:https://www.zicara.ba/en/home

時間:夏季每日 6:00 - 21:00,冬季請以官方網站為主。 



塞拉耶佛之冬季奧運園區巡禮

纜車來回票價一張 20 KM(左),搭乘纜車禁止攜帶物品的告示牌 (右)
纜車來回票價一張 20 KM(左),搭乘纜車禁止攜帶物品的告示牌 (右)

抵達山頂後,我們順著人群刷票出站,一股冷風迎面撲來,兩人不約而同従背包裡掏出長袖衣物,穿上後彼此相視而笑,果然是經驗豐富的旅行家,對於「洋蔥式穿法」的特有默契。

山上清涼的空氣使人神清氣爽、遼闊的視野令人心曠神怡,山頂上的環境規劃也很舒適,可以選擇不同的參觀路線。接著我們來到一面園區地圖前面,稍微規劃了一下路線,我立刻指著地圖中的中心點,並說道:「 I really want to see this!*」,而我手指出的那個點正是雪車的運動賽道。

*譯:「 我真的很想看這個東西!」

山上不僅有雪車賽道,還有冬奧的滑雪場地
山上不僅有雪車賽道,還有冬奧的滑雪場地

原來在 1984 年的冬季奧運是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社會主義共和國 ( 現在的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,簡稱波赫 ) 主辦,而比賽項目都是在當時仍屬於南斯拉夫的波赫首府--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舉行。當時一同競爭的還有日本和瑞典等候選國家,但由於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在南斯拉夫時期是重點發展城市,所以贏得第十四屆冬奧的主辦權。

雪車/ 長雪橇 ( Bobsleigh ) 的軌道:是整座園區內的參觀重點
雪車/ 長雪橇 ( Bobsleigh ) 的軌道:是整座園區內的參觀重點

據說當時的波赫為奧運會建造設施和購買設備總共花費了 86.3 億,其中包含擴建機場、電視網路現代化、體育中心和其他設施,數字相當可觀。整座園區內可以看到當時的滑雪賽道與高跳台,還有我第一次認識的運動項目--雪車/ 長雪橇 ( Bobsleigh ) 的軌道,後者是園區內的參觀重點。


雪車/ 長雪橇 ( Bobsleigh ) 屬於冬奧會的一個運動項目,由兩人或四人組成的團隊,駕駛雪橇在冰道上滑行,最快的時間完成路線,即獲得勝利。
wiki: 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obsleigh


塞拉耶佛 ( Sarajevo ) 的這一條雪車賽道最長有 1,300 公尺,總共有 13 個轉彎,在當時號稱是世界上最頂級、坡度最陡的前十大賽道。

雪車賽道,如今成了畫家的畫部,滿滿的街頭塗鴉
生滿青苔的雪車賽道,如今成了畫家的畫部,滿滿的街頭塗鴉

然而好景不長,冬奧結束的八年後爆發了現代戰爭史上最長的圍城戰役,許多競賽場地淪為戰爭的犧牲品,就連選手村的地下室也成為難民的藏身之處。而那象徵和平與友誼的奧運會頒獎台,也不敵猛烈的砲火、彈痕累累,奧運五環還一度只剩三環,昔日東道主的風光早已黯淡無存、煙消雲散。

雪車賽道的後果可想而知,歷經戰爭無情的摧殘,加上風吹雨打、烈日曝灑,賽道多處是裂痕,裸露出的鋼筋鏽跡斑斑,斑駁的牆面也佈滿青苔,隨意被丟棄的垃圾也無人問津。

戰爭後的波赫政府努力重建經濟,但國內貧富差距依舊很大,失業率也不斷飆升,自然沒有多餘預算來修復奧運賽場,只能讓賽道的狀況持續惡劣下去。當地人覺得可惜也只能不情願地接受事實,而站在觀光客的角度,也感到十分遺憾,畢竟舉辦冬奧時的成就是世界有目共睹的。

「伏可 ( Vučko )」小狼是冬奧的吉祥物代表
「伏可 ( Vučko )」小狼是冬奧的吉祥物代表

如今的雪車軌道已開放給民眾免費參觀,用雙腳行走在龜裂的賽道上,而彎曲而上的 U 形牆面則成為藝術家的畫布,漆滿各式塗鴉畫作,街頭藝術風格和歷經滄傷的城市,似乎相當契合。




揮別曾經的輝煌,終將迎來燦爛的明天

當時堪稱是世界上最頂級、最斜的長雪橇/雪車賽道
當時堪稱是世界上最頂級、最斜的長雪橇/雪車賽道

結束冬奧巡禮的行程,對於熱愛運動的 Peter 和我意遊未盡,更是對荒廢的雪車賽道,覺得既浪費又可惜,於是延續上午未討論完的話題,一起探討塞拉耶佛對未來發展的可能性…

城市應當守住歷史人文的底線,而保護遺跡和世界遺產是基本,但不應該過分侷限在歷史上某一個時刻。

塞拉耶佛不僅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歷史之都,它還是一座被群山所環繞的城市,坐擁豐富的大自然資源。而國家公園就在城外不遠之處,發展生態旅遊轉型升級,在我看來相當有潛力。而冬季常態下雪,高山上的積雪可長達半年之久,推廣運動觀光肯定也具有一定的競爭力,當地人也都樂見其成。

期待充滿故事性和文化多樣性的塞拉耶佛,能夠打造出更多屬於自己的專屬魅力,展望未來,做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。


用聽的比較快?



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