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元 1991 年阿爾巴尼亞結束了長達 46 年的鎖國政策,外界對它的資訊相對就比較少,行前準備也相對其他國家較不容易計畫,索幸訂了第一站的住宿,其他就隨遇而安,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。
在城市漫步時,與碉堡不期而遇;再搭乘公共交通時,受到當地人熱心的協助。無論是街道上前衛創新的裝置藝術,或是到路中央忠於職守的交通號誌燈,都值得我一行一句記錄下來。
而這一篇是我對地拉那 ( Tirana ) 的觀察筆記,透過相片及文字,為旅行的足跡又添加幾分色彩。
當藝術遇上政治,地拉那一改城市的全新風貌
地拉那前市長埃迪.拉馬 ( Edi Rama ) 畢業於地拉那藝術學院,透過藝術的力量,翻轉市區容貌與人們對它的印象。
為了擺脫灰暗共產時期的陰影,埃迪.拉馬找來了一群藝術家,首先是在市區內擺放藝術裝置或設計有創意的公共設施,像是邀請了日本的藝術家 ( Sou Fujimoto ) 設計了一朵雲 ( 阿爾巴尼亞文:Reja,英文:Cloud )、為人行道譜出了五線譜的巧思,一旁還擺放了音符圖案的長椅或板凳。
接著,他將外觀多呈灰色的建築物重新粉刷,漆上鮮豔的色彩,為整座城市找回生命力與朝氣。
除此之外,前市長在執政時期還做了綠化,在市區內種植了五萬多顆樹,並向人民徵收綠色稅,雖然不是皆大歡喜,但大部分的商人仍願意主動納稅。
碉堡王國的稱號不是蓋的,隨處可見廢棄碉堡
阿爾巴尼亞在霍查時期時建立的地下碉堡大部分都成為廢墟,在首都地拉那也可以發現數個被遺棄的碉堡遺跡,有的外觀已經殘破不堪,有的雖然維持完整外型,但仍逃不過被塗鴉的命運。
既然來到了素有「碉堡國家」,我便展開了尋找碉堡之旅,但是沒有刻意地毯式搜索,而是在大街小巷穿梭時不期而遇,然後按下快門紀念,整個阿爾巴尼亞之旅我大概找到了 20 幾座地下碉堡吧!
本來還想要介紹地拉那金字塔 ( Pyramid of Tirana ),因為建築物本身很有看頭,是一個粗獷、灰暗的龐然大物,不愧是共產主義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物。但是因為目前正在整修,完全不對外開放,只能暫時排除我的最愛行程之一。
虛華的紅綠燈設計,今夜你最搶眼
沒想到紅綠燈是這個城市帶給我的第一個驚喜。
我到達地拉那國際機場時已接近傍晚時分,出關後也很順利地搭上機場巴士,在前往市區的路途上有夕陽相伴。把機場巴士直接當作觀光大巴乘坐,一上車就一屁股往考窗位子坐下,三十分鐘的車程足以讓我對這個城市有初步的了解。阿爾巴尼亞文的馬路看板,或是剛下班坐在公車站等公車的年輕小伙子,即使是很小的事、看不懂的字,都可以一點一滴地滿足我的好奇心。
約三十分鐘左右,車潮逐漸增加,也代表市區不遠。巴士也隨著交通號誌的指示停了下來。我的目光直接被這個華麗的紅綠燈給吸引住,那還真不是一個普通的紅綠燈。紅綠燈頂端的三個圓圈仍代表著紅黃綠的行駛號誌,但當每一個顏色亮起燈來,號誌燈的整根柱子也會隨之變色,也就是說整個紅綠燈本體都有串接 LED 裝置。
為此我還在其中一個白天去研究了一下,除了紅綠燈整體會變化以外,圓圈裡的樣式也用城市符號取代傳統的滿色圓圈,是一個小寫的 t 符號,這讓我想起德國柏林的行人號誌燈,也是具有城市本身的特色。
不過這樣的設計不曉得是為了安全性還是為了增加城市美感,我想應該是前者吧!因為在夜裡這個號誌燈真的很明顯,駕駛可以在很遠處就看到指示;但至於美感的部分 … 我覺得就很像在夜總會的感覺,稍微有點多了,你覺得呢?
擁有香蕉和可樂,就擁有了全世界!
鎖國解封後的阿爾巴尼亞,國際貿易復甦,香蕉和可樂是當時最受歡迎的「進口食品」,家裡擁有這兩項食物的相關東西,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,代表有跟上時代,家境也算是小康,因為消費得起這些「奢持品」。
很難想像 90 年代時的阿爾巴尼亞人民才真正第一次嚐到香蕉的味道,不知道當時有沒有影片宣導,這是一個不需要清水沖洗、食用需剝皮的水果。
至於可樂則是另一個在鎖國結束後,快速在阿爾巴尼亞國內竄紅的國際品牌,家家戶戶都把喝完的飲料罐,擺放在家裡的窗台上,讓路過的鄰居都知道,我們家也喝過可樂啦!
城市角落隨拍,那些值得回味的好作品
相簿存放太多地拉那有趣的細節隨拍,所以在最後一個欄位直接用照片吧!
同場加映:地拉那市區有蕾莉歐,超驚喜!
哈哈哈哈,真的是超驚喜的啊!
我也沒有想到在這裡可以找到台灣人最愛的蕾莉歐 L’ERBOLARIO,不過因為我是屬於長期旅行,不方便攜帶伴手禮,就沒有進去消費,也沒有為你各位進去場勘價位。
地拉那蕾莉歐 地址: Rruga Sami Frashëri 6, Tirana, Albania
阿爾巴尼亞專屬特輯,用聽得比較快?
One Reply to “阿爾巴尼亞|地拉那 (Tirana) 城市角落的觀察筆記,不期而遇的驚喜”